澳门24小时·游戏网站 - China Limited

400-803-0798,0755-86141230 诚聘精英 联系我们
公司新闻 市场活动 商学院资讯 资源下载

【峰会演讲实录】助力绿色大湾区 深圳建科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点绿成金

2019/2/24 16:12:25

2月21日下午,由澳门24小时管理咨询集团主办、西瓜互动传媒承办,凤凰网广东特别支持的“又是一个春天·2019年大湾区首届企业领袖峰会”在深圳顺利召开。本次峰会以变革为主题,结合了时下最热的5G、新零售、消费升级、绿色建筑、企业管理变革等话题,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动力。


深圳市建筑科学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发表了“点绿成金”的精彩演讲,从绿色建筑的话题出发,以深圳建科大楼为范例,提出了绿色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,并为大家打开了新思路,绿水青山同样可以变成金山银山,人与自然、城市与自然都可以更加和谐地相处。


vbox7200_DSC_5644_151807_small.JPG

(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雄安规划评审组专家 叶青)


以下是深圳市建筑科学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的演讲实录(部分内容有删减):


谢谢各位。因为我原来是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院长,所以习惯大家叫我院长,不习惯大家叫我董事长。而2014年的时候认识张博士(澳门24小时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)的时候,我对企业本质的含义还不懂,不知道什么是KPI、端到端、管理流程、客户导向……我们有幸走过了事业单位改革,在2017年上了创业板,还糊里糊涂地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。但其实我心理上还觉得自己是商界的学生,要跟各位学习。


以建科大楼为例,绿色建筑不仅节省成本,更增加城市效益


我本人是建筑师,我在建科院服务了26年,一毕业就来到了建科院,从基层的画图建筑师开始,有幸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创新的城市里,跟着深圳的绿色发展。刚才唐市长提到,在他们那一任市政府、领导班子就率先在十八大之前,在深圳做了绿色发展的探索。也给了我们专注城市绿色城市服务的企业以发展的机会。我愿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。


我非常喜欢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名言,他说:人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选择。忙忙碌碌每一天,认认真真地奔向死亡。


2012年,287个地级市占中国总能耗的55%。联合国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,人的一生,在建筑内渡过的时间是87%,62.5%的疾病跟建筑有关。而一座大楼里相关的成本,也就是一个公司总部大楼里的相关成本中,90%是员工的薪水。所以如果员工的劳动效率提升,健康提升,会成为企业的竞争力。我们很有幸在15年前开始研究,并有机会建设自己的办公大楼。至今已使用10年。


我们是用了一个低成本的策略,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,按照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,结合现代西方的方法论建设了这栋大楼。它是有生命的、会呼吸的(办公楼),也获得了国内外20多个奖项。


建一座楼就像种了一棵树,(这栋楼)没有大门围墙,占用了3千平米的用地,用4千平米的空中花园还给城市。这座大楼不仅是给自己用的,也给小鸟、小花、小树以家园,这是我们对城市公共资源的敬畏,对自然的敬畏。不因为我们有钱、有权建得起楼,就可以不顾周围。我相信这是一种价值观。


我们大量用自然通风,向城市0排放,所有的污水都是回用之后冲厕所,浇花。雨水会收集起来用,所以用水量是普通办公楼的53%,空调能耗是同等办公楼的47%,如果深圳所有的办公楼都是这样,全国都这样,可以省掉一个葛洲坝。白天地下室不用电灯。1/3的会议室在室外,深圳的气侯条件,真正无法忍受的日子(一年)只有28天,但人们为了这28天花费大量的资源建设了封闭的大楼。人在钢筋混凝土的幕墙里,减少了跟自然之间的沟通。


这座楼是中国第一栋拿到房地产红本的绿色建筑。绿色建筑的本意就是在全生命周期里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,减少污染,提供高效实用的使用空间。62.5%的疾病是跟建筑有关的。保证健康的前提下,我们还要生命更高效,所以他从传统的物变成五感六性,通过视觉、触觉、听觉、体感和环境产生连接。


建造绿色建筑、建设绿色城市,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一环


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,在绿色建筑中工作的人们,思考能力和计划能力高出25%,俗称劳动效率提高25%。建筑的价值是什么?它的价值在哪里?政府提倡的时候是节约,这是结果。实际上从提升质量到重塑人居价值观。经济发展到今天,已经从低收入的高速发展走向了高收入的均衡发展,这个时候其实所有人都面临再一次思考人生的选择,你的价值何在?我们的房子是买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成功?是财富的标志,身份的象征,还是要让我们自己的生命更健康?愉悦,能够更加安宁?其实每个人都有权做选择。


城市占地表面的3%,产生了50%的地球废弃物,造了60%~80%的温室气体,75%开采的自然资源在城市里消耗。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,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,我们向往的幸福生活来到城市,可是我们呼吸不到新鲜空气,喝不到干净的水,得不到心灵的安宁,我们究竟在走向天堂,还是在奔向地狱?


这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,城市的本原。城市起源之初是文化功能先行。所以现在到德国柏林的首都,可以看到教堂,都市中心能看到坟墓。纽约第五大道都有教堂,因为游牧民族最开始聚集点是祭祀祖先,农耕民族是因市而城,是交易而形成的。在逐渐发展分工之后,到了工业化时代,建筑的容器功能开始无限扩张。很多时候建造房子不是为了用来住,而是为了投资,金融功能大幅增加,市场流通增加。当建筑成为投资品的时候,它的增值要素就会变成地段,变成外表,变成卖相,因为你不是真的住。房子比车还贵,我们桌上的一瓶矿泉水上面都有成分,汽车有4S店保养,随时能换零件。而房子买完之后,除了保安、清洁,有没有每年的保修?不合格有没有召回?房子成了商品,但保修和法律体系中根本就没有维护消费者的权益。


当房子不是用来炒的,而是用来住的时候,它又会回归属性。人们开始关注为什么穷其一生买的房子是让我们生病的。幸福到底是什么?幸福直指人心和人的感受。这是古巴哲学家说的。当我们的心不暖的时候,城市就不是我们的家。


城市与幸福共生,世界上绿色城市是公认的城市最高的标准,1972年联合国就有了(绿色城市的标准)。我理解的(绿色城市)三个方向:


一、与自然共生,有青山绿水,让人能静下来。同时城市与效率共生,产业高效,资源利用高效,乡村也有青山绿水,为什么要向城市聚集?就是因为城市效率。


二、与文化共生。有很好的保障。让我们愿意在这里和他共同成长,一起慢慢变老,这是城市最本质的特性。


三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所有的青山绿水,每一条背后都是无数的技术参数,要实现这每一条都是巨大的产业机会。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,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机会。

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时候,没能得到世界尊重的时候,我们要反省自己。我们需要怎样的价值观?新的生活方式是15分钟生活圈,40分钟新鲜疏菜水果到口中,要做到这两条都是很不容易的。


这个是城市本身作为幸福载体必须回归的本原。但是城市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状态?都是经济和钱惹的祸,城市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规模与人口产业聚集度正相关。在工业革命的时候,人口聚集度越高的区域一定在港口城市。因为工业化是以大规模集约为代表,海运是最便宜的物流,资源在哪里,人就在哪里。到了生态文明,方向恰好相反,人在哪里,公司就在哪里。人在哪里?人一定会向青山绿水的地方选择。那物流怎么办?精准物流兴起,靠细微而精准高效的物流产生效益。


vbox7200_DSC_5653_151931_small.JPG


从建设绿色建筑,到建设绿色城市,最后发展为绿色大湾区


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热点。今天的会议特别应景,湾区经济的共同特征就是滨海经济特性,是世界先进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,因港而生,依海而建,经济更开放。这是有历史渊源的,人已经聚集在某个地方了,没有特殊原因是不会离开的。所以先有聚集地,一定是有港口的地方,然后向生态的地方再蔓延。所以人、建筑城市、城市群的演化,最终一定会到城市群的发展。大数据时代,你要足够大的人流量、移动轨迹才能成为数据资产。


粤港澳大湾区总区域面积是5.6万平方公里,总人口7千万,“9+2”的城市模型。1994年,香港科技大学的吴校长最早提出深港湾区。旧金山湾区是科研主导型的,纽约是金融湾区,东京是产业湾区。


常住人口,粤港澳大湾区是6000多万,东京是4300万,纽约2300万,旧金山700多万。地均GDP,粤港澳大湾区的绝对值是不小的,但是地均只有人家的一半,(粤港澳大湾区)是1.49,东京是3.37,纽约是4.39,旧金山是3.08。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效率还有两倍以上的提升空间。城镇化率,纽约89%,东京90%,也就是说城市化率基本上完成。粤港澳大湾区抛掉香港和澳门,只有53%,也就是说还有15~20年高速建设的过程。


对标世界三大湾区,整个粤港澳湾区的科技创新只能说是起步,世界百强的大学数量4家都在香港,世界500强的数量也只有16,而东京就有60。我们研究这些数据,就可以找得到差距,找得到差别。


东京、纽约、旧金山的湾区成型时期是后工业到知识经济时代,那个时候还只能讲绿色,还没有当成主导。而粤港澳大湾区启动的时候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,绿色发展成为核心。整个湾区空港的吞吐量,距离差得非常的大,还大有空间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中,总共11章,第7和第8章是我们巨大的产业机会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。


大家不要以为跟城市相关就是建筑行业的事情。(认为)不搞房地产,不搞规划建设,不建楼,或者建楼、投资楼也只是为了卖空间(就无所谓)。建一个产业园区,建一个总部大楼,难道不需要和企业转型、战略变革和文化倡导连在一起吗?你肯定要比万科建的楼要贵,光是建材采购就是他两倍的价格,人家有数量优势,你之所以自己要做就是想做钱买不到的,这又是一个选择题。


粤港澳给我们共同的机会,一定要关注到在城镇化进程中,还有大量建设机会,边建设边转型,边创新边提升。增量有空间,存量有更大的机会。所以点绿成金之道,首先从选择的高点开始,要充分认识到绿色不是口号,它是今后真正的价值取向,只有给市场创造价值,企业才有生存之道。当我们各行各业都对自然破坏,让城市成为了地狱,我们在城市中怎么可能有收益?中国传统都说了,生态文明是以水为中心的,必定是相生相克的平衡体,既要有工业文明的效率,又要有生态文明的和谐。为什么中国一定会起来?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对自然的认识论,加上西方200多年工业文明的方法论,会是未来的解决之道。


所以在新的时代新的城市,一定是自然和城市发展找到平衡点,谁能找到这个平衡点的产业,一定是百亿、千亿的生态系。所以政府善治,技术革命,人文引导,市场推动是联动,光靠企业自身,光靠政府都不够,所以政策先行,观念更新,生活模式,绿色人文,利益分享,产业转型,科技创新,绿色技术是一个生态系。过去的工业企业思维下,企业管理模式是行业分工非常清晰非常专注,“肾不好换肾,肝不好换肝”,结果原因没有找到,换了还是白搭。生态文明是体系,最好是让你治未病,不要生病。我们是横向思维用技术,大家都是在纵向的产业分工,所以跨界连通是必然的。


设计连接产业链,绿色建筑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


(房子)是长期用来住的,交易时收高税,收益差不多要10~18年才能转正向现金流。怎么突围?怎么让土地增值?肯定是要靠土地生金的。只是不能简单的交易,就是空间效能、绿色产业。为城市提升效率,为用户提高品质,产业提供平台,最后城市输出模式。


产业会逐步构成产业生态系。我举个例子,传统设计行业是提供图纸,就是编剧本,卖剧本。每千字收多少钱,一张图纸多少钱。实际上设计会带来什么?他会和这么多的产业链产生联系,一头是把新型农民怎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适应生活方式改变,建设模式的创新,绿色所要求的新能源、新材料的建造方式。其次是生活方式改变以后,文化创意、教育服务、健康服务都会改变。


谁说学校就是围墙围起来归教育局?很可能城市出现空间运营商,未来物业管理公司会上升到绿色运营、空间运营商。例如今天的会场现在开会,晚上可以吃饭,将来再晚上可能就当了公寓。


谁说隔墙就一定要钻?今后家具全部是空间。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直流建筑,使用太阳能直接发电,发的电是直流的再转变成交流,再到大楼使用。手机、电脑、LED都是直流电,你想要做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,没有直流的精准,智能制造就是一句空话。


建筑能够自我平衡,(现在)还用工业思维?还要先切通,先铺路,电和水先进去?一栋楼就可以自己发电,自己循环水消耗,实现自平衡。(如果这样)土地整理成本至少降低30%,净利润至少多30%,因为不需要更多的地用来建电厂、水厂、垃圾填埋场,整个城市效率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,构成了一个产业系。这仅仅是大设计主导而已。


为什么现在推建筑师主导的项目管理?就是当建筑师明白这些事情的时候,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统进去:人工智能、模块建造、区块链、数据资产……为什么说要做大设计?而不是画图的小设计?只有当路径组合起来的时候,才是以生态平衡为核心的。这个平衡点的找法是用这些科技手段实现的,是有算法的。


绿色建筑的全部是可模拟,可计量,可测,可验证的。现在装修之前都有预评价软件,装修方案出来之后,材料选完就知道装完之后会不会甲醛超标,就可以开始改材料,改设计,不要等装完了有问题再逃避,所有的问题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,也就代表了金山银山可以走向绿水青山。


我所在的IBR建科院20多年就做这件事情,积累了无数的数据,对287个中国的城市积累了100多万条的数据,分成了八个象限,每个城市的问题等等。当我们用城市规划、建筑设计、咨询检测这些手段的时候,其实我们不仅是提供了剧本,我们还是导演。


IBR最开始就是建筑科学研究院,我们上市以后承蒙唐市长抬爱,建议我们叫做开创光明之路,所有为人类人居生活创造幸福前景的人都是光明使者,今天借这个舞台我们都聚在一起。这么多精英企业家在一起,当我们怀着一颗绿色的心,为老百姓服务的时候,我们不都是光明使者吗?


优秀的人在追求生命的质量,卓越的人还有第三条命,那就是使命。我们共同做中国未来发展的光明使者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城镇化进程只有一次,我们非常有幸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时候,我们还正当盛年,我想这样的人生选择,既是要感恩父辈生得好,更要感谢我们自己选得棒。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卓越的人,与你们同在,谢谢。


返回列表

澳门24小时助力中国企业“以变革 谋未来”!

XML 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