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澳门24小时管理咨询集团 战略BG
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企业家。
在中国,“企业家”名称的出现至今只有30多年。根据代际特征,目前社会比较公认的是,自改革开始四十年来我国先后崛起了四代企业家。
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,一般认为是1984年7月25日成立的“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公司”,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天桥百货。1986年成立的“深圳市发展银行”的原始股神话推动了股份制改造运动的大规模进行。1987年4月7日,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深发展股票上市交易,成为第一个开始交易的股票,因此,深圳发展银行被不少人认为中国真正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。
伴随着股份制企业的出现,“企业家”被逐渐叫开,1987年国内第一次见诸于媒体,这是资本代理制和契约精神下的职业化名词,以前的称呼一般是“厂长”、“经理”之类,为计划经济的产物。1987年8月,中国召开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工作会议,同时国家经委宣布将评选首届“中国优秀企业家”,从此“企业家”在中国全面叫响。
改革开放四十年,中国企业家群体风起云涌、前赴后继,他们与时代交相辉映,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,甚至成为时代的象征。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,自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企业家大抵分成4代:84派、92派、99派、15派。这四代企业家,严格意义上不是按年龄划分的,而是特定年份的一群有别其他的标志性群体。
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不断深化,越来越多实力雄厚的企业走出国门加快国际化布局,留在国内发展的企业也面临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,咨询服务作为企业可以借用的“外脑”和助力企业迅速走上科学发展的捷径,日益得到越来越多抱负远大和富有前瞻性的企业和企业家青睐。与此同时,咨询行业作为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行业,在经历前期强力洗牌之后,也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朝国际水平奋力追赶。
澳门24小时认为,咨询服务要想取得理想效果,必需与企业家在“共鸣”的基础上形成“共识”,在“共识”的前提下达致“共谋”,在“共谋”的氛围中实现“共赢”。
也就是说,咨询服务首先要跟目标企业尤其是企业家有“共同语言”,要懂企业和了解企业家,然后才能完成从“贴身服务”到“贴心服务”的升华,协助企业家们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,为这些企业家的新征程保驾护航。
一、“84派”企业家
“84派”,为“改革蛋黄派”,自1978年肇始的改革开在1984年进入一个小高潮,又恰逢小平同志年内第一次南巡,催生了这一批企业家的崛起,因此得名“84派”,时间跨度为1984年—1991年。
“84派”企业家,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真正意义的企业家,他们依靠胆量、气魄、灵活的身段、敏捷的手腕和敢于吃苦卖命的精神,在中国百业待兴、万象更生的年代,敢为天下先,白手起家,从0到1,坊间称道为“被释放的精灵”。为了自己的生计和简单再生产,他们纷纷冲破旧有体制的牢笼,甚至游走于灰色地带,与旧实力斗智斗勇,纷纷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。通过不懈奋斗,在成功改变自己与家庭命运的同时,也极大地把国家从短缺经济的桎梏中挽救出来。
这一代企业家很多都是“扛过枪,打过仗”或者“吃过糠,挨个饿”的老前辈,大多是40、50年代出生,比如华为的任正非、海尔的张瑞敏、联想的柳传志、希望集团的刘家兄弟、娃哈哈的宗庆后等等。目前尽管年事已高,早过了退休年龄,掌舵企业也面临新老交替,但他们依然很强势,不少还在“战斗值岗”,对自己倾心一生的企业的挚爱程度可能比亲生孩子还亲,万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成就。他们对苦难的体会、对幸福的理解,比一般人要真切和深刻得多。
“84派”企业家,绝大多数以实业起家,因为所掌管的企业历经了多次经济周期和政策调整,发展之路起起伏伏,所在的行业或公司大多已经越过成熟期,步入衰退期,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。尽管企业或多或少经过现代化的洗礼,但离真正现代化改造还有不小距离,尤其是全球化竞争背景下如何实现企业的脱胎换骨,如何完成“二代传承”,可能是正在困扰他们的大难题。
他们对咨询服务的需求应该很大,但是对咨询服务的意愿并不一定强烈,毕竟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粗放型经济环境中“野蛮生长”的一代,阅历丰富,阅人无数,凡事亲力亲为甚至“一言九鼎”,可能是他们长久以来养成的风格与“惯性”。咨询机构想要“征服”他们,仅靠工具、模型这些“技术流”远远不够,更多的需要从信仰、家国情怀、哲学、历史等这些“共同语言”与其交流与互动,在共鸣的基础上达成合作。
二、“92派”企业家
“92派”,为“南巡苹果派”,时间跨度为1992年—1999年,因为小平同志1992年再次南下并发表著名讲话,因此被冠以“92派”称呼。
中国经济经过80年代的激荡之后,“84派”成功的示范效应极大激发了国民的致富欲望,“姓资姓社”的争论基本结束,传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大规模铺开,资本的概念开始普及人心,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和公司上市拉开了国内资本市场发展序幕,公司法出台,浦东大开发,“下海”浪潮涌现,外资加速进入……,中国经济迎来了春天,国家国际地位与日俱增。
“92派”企业家身逢中国城镇化、工业化与全球化大时代,他们大多是房地产业的弄潮儿或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,伴随着他们兴起的是土地制度、住房制度改革以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定位,他们在圈地造房的同时也造富了整个生态链,他们不少是“财富五百强企业”榜单常客。他们解决了国人特别是新市民“住有所选”的问题,促进了城镇化和城市升级,但随着房价的持续高涨,也日益成为被诟病的对象。
在房地产从“黄金时代”向“白银时代”过渡的阶段,在“房住不炒”的政治语境和“绿色经济”日渐盛行的当下,他们的使命、目标、愿景、战略是否需要调整,他们管辖企业的商业模式、盈利模式是否需要转型,企业文化、管理机制是否需要再造与升级……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。
“92派”牛人众多,尽管年纪已不轻,但不少人仍然活跃在台前幕后,他们学习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非同凡响,拥有的社会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敬畏。咨询机构与其对话、提供服务,既需要“技术流”,更需要格局和视野。
三、“99派”企业家
“99派”,为“互联网榴莲派”,时间跨度为1999年—2014年。这期间,互联网在全球快速兴起后,又因盈利模式的困顿急转直下后再缓慢爬升;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,迅速成为全球贸易主角和经济增长最大一极;美国发生次贷问题进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,导致“全球量化宽松”和重回“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治理”……互联网的“N”型走势以及全球性的系列重大事件,给“99派”企业家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,新生事物也让一些“吃螃蟹者”很快成为过眼烟云。
“99派”是中国与世界接轨最早的一批企业家,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,他们中大多数拥有海归背景,他们的崛起是全球化思维在中国土壤结出的硕果,也是中国崛起的有力象征,更是新一代年轻人崇拜的偶像。
“99派”的典型代表是主要是BATJ的创始人,包括马云、马化腾、李彦宏、刘强东等人,当然也包括王志东、丁磊、张朝阳、周鸿祎等门户网站的代表人物。他们的创业特征是“两头在外”,即:早期的融资和融智(思想)都来自海外,只有市场扎根在国内。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特点是“只有第一,没有第二”,现今活得比较滋润的这些“99派”企业,借助国际资本的力量和在中国市场积累的流量、品牌和垄断优势,正在加速走向国际。
“99派”企业家的崛起,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、社会的转型,改善了政治生态。在“嫁接”、“颠覆”和“跨界”等新业态的冲击下,传统企业也基本完成了互联网化改造,形成了互联网思维,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互联网浪潮中洗了一个澡,在商业蓝海之中有的崛起,有的没落。目前,过往的喧嚣逐渐归于平静,指数级增长态势似乎已过高潮。
经过20多年的发展,互联网滋生的问题逐步显现,比如泡沫、信用、造假、欺骗和垄断等现象,以及跨界带来的监管和冲击等问题,“治理”和“自清”开始得到政府和大众的普遍重视与关注。目前,对于互联网企业或高度依赖互联网的企业来说,正在回归商业的本源:回归营销的本质,回归产品的原点,回归人性的光辉。
在互联网回归理性与企业回归本源的态势下,企业的咨询服务需求将不断增长,这对咨询服务业是一个重要机遇,也是不小的挑战。问题的关键是,面对这些风头正劲的“99派”企业家及其企业,我们如何才能“链接”他们的思维,除了“流量”、“烧钱”、“迭代”、“蜕变”、“颠覆”这些网络语言之外,更多的是需要咨询师们打破固定的条条框框,从更为宏大的叙事、更加励志的标杆、以及商业的本质、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去跟企业家们进行对话和共鸣。
四、“15派”企业家
“15派”,权且称为“风口香蕉派”。2015年移动互联网全面到来,中国诞生了以TMD(今日头条、美团、滴滴)为代表的行业纵向整合浪潮,以及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“共享经济”,还有诸如O2O、P2P的新型商业模式,以及遥望“智能化时代”的试水型企业,比如VR、AI等。鉴于金融自由化、金融大创新与这些新业态的紧密结合和同时共振,他们的发展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迅捷,一度被形容为风口上的“猪”。
然而,来得快去得也快,在“理想很丰满”和“现实很骨干”的矛盾中,加上全球范围内“量化宽松”难以为继后的银根紧缩,国内“三去一降一补”和消费升级,以及保护主义抬头、自由贸易遭遇逆流,对这些极度依赖“烧钱”的新模式,理想的诱惑终究抵不住现金流和盈利的残酷,纷纷攘攘,一众企业很快折戟沉沙,曾经的“风口”变成“风眼”,暴风雨之后一片狼藉,留下来的都是“数一数二”的领先者,更多的将是被整合或清理的对象。
“15派”企业家迅速崛起,曾令世界惊艳;骤然分化,更让人目瞪口呆。他们绝大多数企业还在不断的投入和持续的挣扎之中,盲目的跑马圈地导致资本消耗极其巨大,急于求成往往后继乏力,但资本是需要回报的,在金融整顿的大背景下资本退出变得十分困难,后续投资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。尽管大的战略方向没有问题,但离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还差距甚远,因此,“15派”企业家所肩负的使命任重道远。好在他们普遍十分年轻,不少是90后和“富二代”,“年轻”是他们最大的本钱,“敢想敢干”是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。
从咨询服务的角度看,“15派”企业家发轫于移动互联网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,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是“一切皆有可能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”,在梦想的无限可能和现实的剧烈激荡中,感觉他们的事业更多的是需要精细化的诊断和靶向式服务,咨询服务应帮助他们戒除浮躁、聚焦商业的本质、注入商业的灵魂,并在“稳、准、狠”上下功夫。
时势造英雄,英雄造时势。
纵观中国四代企业家的发展,如果说“84派”解决了国人“吃饱穿暖”问题,“92派”解决了“住有所选”问题,“99派”解决了“沟有所通、行有所便”问题,“15派”则正着力解决“万物互联,人类休闲”问题。
吴晓波在名作《激荡三十年》的总序中强调:“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。”又在题记中写道:“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,锐不可当。万物肆意生长,尘埃与曙光升腾,江河汇聚成川,无名山丘崛起为峰,天地一时,无比开阔。”企业家才是经济浪潮的主角。
中国的崛起,首先是经济的崛起。正是一代又一代、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和企业家前赴后继、追日沥夜,也正是无数国人不屈不挠、不懈奋斗,才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,向奋斗者致敬!
最后,需要指出的是,企业家可以分代和迭代,但企业是难以分代的,所谓“没有落伍的企业,只有掉队的企业家”,只要是当下存在的企业,其本身就是不断进步的产物,所谓“适者生存”。